本网讯(通讯员 刘军蓉 张文素) 5月17日,由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三峡·求索大讲坛”第104讲在W-2205报告厅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国家级人才李佃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马克思对现代化的重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潘大礼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李佃来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学界热点,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需理清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并追溯马克思本人进行现代性批判的真实态度,进而从根源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如何面对现代性的问题。李佃来教授强调,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并非完全否定,而是在批判基础上的重建,正确把握这种态度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李佃来教授详细阐释了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三个立足点:一是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二是对物化逻辑的批判,三是对资本逻辑扩张和蔓延的批判。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范畅副教授基于李佃来教授的报告,总结了现代性的五个特征:理性、主体性、工业化、现代型国家与反传统。这五个特征均是在与欧洲中世纪社会发展状况相对的意义上提出的。因此,理解现代性需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范畅副教授鼓励现场的研究生们沿着李佃来教授的研究路线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李佃来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理论深厚,讲解深入浅出,既具有理论深刻性又具有学术争鸣性,使师生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主讲人介绍:
李佃来,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在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阐释与当代建构》等多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权威和重要期刊发表系列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90余篇次,连续三次入选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学术奖励20余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