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韦君晴/文 张文素/图) 11月17—20日,“第八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论坛”在我校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近50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参加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孝红主持。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锐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杜继东,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智轩先后致辞。
张锐在欢迎辞中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和发展成就,并对本次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唐智轩向大家介绍了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所做工作的相关情况;杜继东在致辞中指出,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速度最快、吸引人才最多、取得成绩最大的就是抗战史研究,抗战大后方既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后方,值得挖掘的资料和研究的主题非常多,需要学界共同努力。
论坛交流根据不同主题共分为八场。在首场大会主题讨论中,我校柳作林、西北师范大学尚季芳、重庆工商大学洪富忠、山东师范大学刘志鹏、百色学院韩继伟五位教授分别围绕论坛议题进行了精彩汇报,《近代史研究》潘晓霞编审进行了评议和总结。之后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围绕抗战时期司法案件专题、边疆研究专题、中共党史专题、大后方经济专题、大后方交通运输专题、大后方国民党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研究等七个专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论坛闭幕式由杜继东主持。在闭幕式的自由发言环节,尚季芳表示我们对抗战史要心怀感恩和敬意,也对抗战史的进一步研究表达了期望;潘晓霞建议立足西南西北,把视野放大放宽,有助于抗战大后方研究取得新突破;洪富忠指出,抗战大后方系列论坛对推动完善中国抗战史研究的学术版图有较大贡献,对形成相关研究学术共同体有很大帮助,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平台。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潘大礼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抗战史是学界研究的常青树,研究内容丰富、研究视角多样、理论方法交叉、资料来源多样、学术成果突出。即便这样,抗战史研究的程度与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相比,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界同仁继续努力,在抗战史研究上再做新的贡献。